您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> 10种医疗检查被点名“滥用”,这…
新闻资讯
10种医疗检查被点名“滥用”,这些医药费本可以不花

“不要在患者身上做得过多”是医圣希波克拉底的名言之一。但与之相悖的是,医疗设施越来越完善,我们的疾病检查方式却越来越复杂了。
很多人抱着“检查越精细,疾病越难逃”的想法,盲目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,以为这样就能早发现,早治疗。
事实上,有些检查非但没必要,反而可能增加疾病风险。
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近日刊文总结了美国被滥用最多的十大诊疗项目,研究基于2000多份论文得出。在我国,部分项目也存在“过度检查”的现象。
《生命时报》(微信内搜索“LT0385”即可关注)采访专家,告诉你如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诊疗项目。
受访专家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林剑浩
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京岚
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严维刚
解放军第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
“过度检查”反增风险
1
经食管超声心动图
这项检查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心血管超声技术,比经胸超声更敏感,图像更清晰。
根据美国调查结果,研究人员评估了263例50岁以上不明原因脑卒中发现,仅有42.6%的患者利用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”确定了潜在栓塞来源。
在我国,这项技术普及度不高,仅某些大医院可以做,尚不存在滥用情况。
该技术通常需要下导管,病人不适感较强,且超声探头需要消毒灭菌后才能用于下一位病人。
所以,一般经胸超声(0.5厘米以上的斑块)能看清楚,就不需要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。
2
为低危肺栓塞患者做肺动脉CT
对于严重肺栓塞患者,肺动脉CT能显示肺栓塞特征及其继发肺部改变,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影像方法。
但研究显示,仍有60.8%的低危肺栓塞患者接受了肺动脉CT。
我国临床上会参照“日内瓦评分系统”,综合评估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层级和体征指标。如果患者属于“低危”人群,就不需要肺动脉CT检查。
但不少医生为避免医疗纠纷,建议做这类检查,有些不该做的也做了。滥用肺动脉CT,会使人体接受更多射线,甚至患上造影剂肾病。
3
呼吸道症状患者的CT检查
从2001年到2010年,美国2.3万多例有呼吸道症状的急诊患者中,CT检查率从2.2%增至9.4%。
有时呼吸道疾病症状类似,病因却完全不同,仅依靠常规胸片分辨不出来。
考虑到诊断的准确率,医生往往会要求患者去做CT,以便对症用药,在高使用率的前提下,不排除滥用的可能。
4
劲动脉超声检查
美国4127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中,适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仅有5.4%。
颈动脉超声检查滥用的情况在国内也很普遍,主要原因是患者没有头晕等症状也做,甚至作为每年常规体检筛查。
一些患者发现颈动脉斑块,频繁要求复查,尤其是老年患者,一年半载就要查一次,其实没有必要。
通常情况下,只有出现头晕、脑供血不足等症状,或已经发生脑梗、脑栓塞事件后,才需要检查。如果斑块仅有几毫米,且没有症状变化,3~5年检查一次即可。
5
放疗和手术治疗前列腺癌
研究发现,对于大多数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到的前列腺癌患者,保守治疗比放疗和手术更容易提高生活质量。
当下前列腺癌发病率高,但多是一些早期、没有治疗价值的。
文献证实,手术和放疗都未能让病人受益。
但医学界对此存有争议,究竟是积极治疗还是保守治疗,需要具体分析。
有些患者明知患癌而不治疗,可能会因恐惧导致身心疾病;但有时手术可能导致并发症,甚至死亡。
目前,欧美国家很多早期前列腺癌存在过度诊疗现象,但在我国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,有些前列腺癌还未做到早期发现,从而延误治疗。
6
慢阻肺患者吸氧
一项随访18个月的研究发现,处于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吸氧,对避免死亡、抑郁、焦虑等并无助益。
上一篇:没有了